执教的是《黄河的主人》一课。这一课是通过对黄河上的艄公的描写表达对他的赞叹,以此对学生进行“爱我中华,爱我河山”的教育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是这样进行课文解读的。借助于视频,使学生对黄河的了解从抽象到形象,依据视频,引导学生从词、诗句、段落三个方面对视频进行补充说明。第二、向大家介绍黄河上的交通工具——羊皮筏子。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,同样借助于一段视频。视频中不仅有羊皮筏子的制作步骤,还有它在中国文化上所起到的作用。由羊皮筏子引出艄公和谈笑风生的乘客。对艄公的描写,文章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,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现出艄公的勇敢、智慧、镇静、机敏。课的最后,将“主人”一词升华,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、工作中做这个领域的主人,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A在课堂设计时,自认为有这样几个亮点:
一、 两段视频的运用。一段“黄河波浪滔滔”,一段“羊皮筏子介绍”。一个是感悟型的,一个是知识型的。脑的想象如果有了眼的见证才能更为丰富。羊皮筏子,离我们很远。枯燥的讲解倒不如这样一段精心准备的视频来得实在、感性。
二、 对“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!”这一句的补充。学生在了解了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,读到课文对于羊皮筏子特点的介绍之后,对羊皮筏子能载着乘客在黄河上行走有不少感想。无论是“惊讶”还是“感叹”,都引导学生读一读。然后,在这一句前面添上一句“真令人______,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!”
三、 板书的设计:板书学习了优秀老师的作法,在黑板上完成了浪花,艄公等图案的设计,再添上“勇敢、智慧、镇静、机敏”等几个概括艄公品质的词语。这样的板书应该还有点新意。
B教下来以后,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这样几处:
第一、课前准备不充分,以致电脑音响效果不好没有得到及时调整,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,主要是对两段视频的影响比较大。
第二、时间分配不太恰当。由于电脑的缘故耽误了一些时间,所以后面的内容还有五分钟左右未能按时讲完。
第三,课堂上学生发言的面不是很广,学生有点畏首畏尾。
C针对本次一人一课的情况,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作如下努力:
以后上课要在充分准备好的基础上再上,课前要做好准备。
以后上课无价值的话少讲,重复无味的语言少说,让课堂更简洁高效。
语文老师要想上好课,要多听优质的课,多思考眼前的问题,还要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。要想好好地做一名语文老师,就要在提高语文素养上下功夫。
评论